当事人对抗情绪激烈,执行法官巧用微信群聊促

摘 要

  近日,北京通州法院执行局法官张金孝,运用微信群聊平台,为当事人双方构建发表意见的平台,巧妙化解一起当事人对抗情绪激烈的执行案件。 01 理案情,电话沟通探分歧 该案件为董

近日,北京通州法院执行局法官张金孝,运用微信群聊平台,为当事人双方构建发表意见的平台,巧妙化解一起当事人对抗情绪激烈的执行案件。
01
理案情,电话沟通探分歧
该案件为董某与某汽车公司修理合同纠纷一案,某汽车公司在未经董某同意的情况下,将车辆车架予以更换,通州法院经审理判决某汽车公司于判决生效之日起7日内将原车架装回案涉车辆,并赔偿相应损失。因某汽车公司未履行判决,董某于是向通州法院申请执行。
收到案件后,案件承办人张金孝法官第一时间和申请人董某取得联系,了解其执行诉求。董某情绪十分激动,要求法院尽快执行。承办法官经询问了解到,涉案车辆的年检截止日期为3月份,由于涉案车辆已经三年未进行年检,如果届时未完成年检,案涉车辆可能面临被强制报废的风险。承办法官在与车管所联系后了解到,受疫情影响车管所车辆年检顺延,法官立刻将消息告知申请人董某,让其耐心等待,平复其紧张情绪。
同时,承办法官与被执行人联系,被执行人声称可以履行判决,但车辆已在董某处存放3年之久,需要在法官的见证下接收车辆。申请人董某对被执行公司也不信任,亦希望法官见证车辆交付过程。疫情防控期间,经请示汇报后,张金孝法官主持双方在法院门口对车辆进行交接。
02
建群聊,微信平台促和解
车辆交付后,双方在车架如何装回、车辆如何维修、维修进展程度等方面意见分歧较大。由于当事人双方的主张经常变动,承办法官需要不断与双方沟通,在疫情期间,如何为双方构建交流的平台,并对执行行为实施有效的监督,成为承办法官的一大难题。
疫情防控期间,北京“云”法庭在案件审理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,受“云”审判的启发,执行法官决定利用微信群功能,搭建一个便于当事人双方沟通的“云”平台。经征得当事人同意并报领导审批后,承办法官在微信上搭建执行案件群聊,并将双方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加入到该群聊中,让双方在该群聊中阐述己方观点,实时报告案件进展,并约定在该群聊中阐述的内容对双方当事人产生约束力。
03
解心结,当事人双方握手言和
微信平台搭建后,双方当事人关于装回车架、维修车辆、交付车辆等相关问题分歧较大,特别是关于维修凭证、保修、年检等问题,更是难以达成一致意见,甚至出现因交付不成双方在检测场不欢而散的情形,承办法官不断对双方的争执进行调解。
综合双方的争议焦点,承办法官发现双方的矛盾争执点在于缺乏信任,担心对方不守诚信。鉴于此,承办法官多次与双方当事人沟通,并充分利用微信群平台,找到双方的利益均衡点,使双方在互信、互利的基础上进行沟通。最终在法院的居中协调下,当事人双方就车辆维修、补偿达成一揽子执行和解协议,并履行完毕。
对于通州法院执行法官在疫情期间防疫、执行两不误,积极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,申请人董某向承办法官送来锦旗以示感谢。
供稿:北京通州法院
编辑:郑纪优 谢伟辉
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
官方微信
原标题:《当事人对抗情绪激烈,执行法官巧用微信群聊促进双方和解》
阅读原文
qyangluo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昵称:
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
验证码: